被“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带火的“董责险”热度仍未消减。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21年第一个月,A股已有9家上市公司发出“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的公告。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投保“董责险”的A股公司数量约有170家。而截至2019年末,投保“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加起来不足400家。过去一年新增的数量约占存量的一半,不得不说国内“董责险”市场正在觉醒。
国内“董责险”市场正在觉醒
所谓“董责险”,全称为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简称D&O保险,指的是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因过错导致第三者遭受经济损失,依法应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将它转嫁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这类险种英文翻译为“Directors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据悉,“董责险”发源于欧美地区,已经是欧美等国家上市公司高管标配,投保率超过90%,在我国市场也有20多年发展历史。
2002年1月初,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
然而,由于此前保险业培育市场力度不足,很多客户不知道有相关产品的存在,以及A股上市公司风险意识较低等原因,为高管购买责任保险的上市公司不仅占比低,家数也少。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开始,由于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明显提高,以及2020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风波等案例的持续作用,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关注度大为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投保“董责险”的A股公司数量约170家。而截至2019年末,投保“董责险”的A股公司家数加起来不足400家。2021年第一个月,又有9家A股上市公司发出“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的公告。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有保险专家表示,新的法规加大了对于违规信息披露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并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原则修改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扩大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因此加大了“董责险”的投保需求。
另一方面,2020年4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曝光,由于早在上市前其就购买了2500万元的“董责险”,尽管最后能否得到赔付并不确定,但确实又让“董责险”这个小众险种火了一把。